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2023年09月15日 08:58:21 来源:网校空间 访问量:18


                    探索、发现推动课程开展

———可爱的小鸡

                              阳方口镇中心校  赵春艳

 

我在教学三年级三单元魔力画室《活动4可爱的小鸡》这节课时,本课要求是通过学习椭圆和直线工具来初步认识 “画图” 软件;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来使学生初步了解椭圆工具的使用,并利用椭圆工具来画小鸡,学习保存作品的操作。本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创设情境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动画的情景,用生动、简洁的画面激发学生运用电脑进行画图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再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先让学生整体感知,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师生再共同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利用本节课学到的工具进行创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年级学生是8—9岁的孩子,他们思维活跃,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信息技术课更是有着浓厚的兴趣; 而且绝大部分在一、二年级曾接触过“画图”程序及部分工具的使用,有一定的画图基础;   

学生的想像与模仿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动手欲望很强烈,对老师的演示及讲解往往没有太多的耐心。   

当我顺利的按照活动过程进行到欣赏课件,激发活动兴趣,了解小鸡的结构特点这一步骤时我引导学生观察 “草地上来了一群什么呀?小鸡是什么样子的?” “小鸡有几部分组成?它的头、身体象什么形状?嘴巴象什么形状?”小结:小鸡有两部分组成,头是圆形的,头上有眼睛和嘴巴;身体是椭圆形的,身体上有两条腿。  

接着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小鸡的不同动态,讨论建构方法。   

大家都在用老师要求的方法画一只小鸡图形。默认画出的鸡身、鸡头和鸡脚等都是绿色的。忽然有一个小同学举起手来,惊喜而又急切地说:“老师!我的小鸡变了颜色!”周围的同学和我都凑过去看。果然,他画出的鸡身是黄色的。同学们都觉得鸡身变了颜色很好看,纷纷要求老师给讲讲颜色是怎么变的。

为了激励和表扬这位同学的探索精神,我请他给小伙伴们当了一把老师。同学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学得也很快,不一会儿就掌握了让鸡身变颜色的方法。

紧接着,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鸡身能变颜色,鸡头、鸡眼、鸡嘴等是不是也能变颜色?鸡脚是不是能变粗呢?”同学们听了都跃跃欲试,接下来在老师的点拨下一步步完成了上述所有操作。整节课程在一个同学的惊喜发现下轻松、愉快地结束了。

教学反思:

那位学生的探索、发现,进而推动课程顺利开展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我问过这个学生,他也是觉得小鸡颜色太单一,在看了书后才实现了鸡身变颜色的愿望。可见孩子的审美、观察力和探索精神都是推动他们不断求知的动力之一。

教材在这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自不必说每节课前要求学生大致地通读一下教材,有助于知识的消化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抓住或创造机会让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相近的孩子本身,经过准备去给同龄人传授某些知识或技能,有时往往会收到意向不到的良好效果。

 

 

 

 

编辑:赵春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武县阳方口小学 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