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材解读实施方案
现代教学论认为要实现教学最优化,就必须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和教学过程最优化,教材的解读和教法的研究正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成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课标解读为具有科研意义的教材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教材解读流程和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教材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连晋军
副组长 梁换林 罗亚婷
成 员 所有语文教师
三、具体要求
1、语文教研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教材解读实施方案制定出语文教材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教材解读任务分年级作出详细分工。
2、针对语文教材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教材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语文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开展教材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教材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每一位教师事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教材解读中形成的认识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中,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反思课标解读的效度。例如,学习目标制定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教学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练习设计是否具有层次性,作业反馈情况如何,学生学习的效果怎样等。通过反思,进一步验证自己对课标把握与实施的情况,促进教学策略的优化,使之更加适应学生需求与发展。
5、活动时间、地点